當 K-POP 成功擄獲美國大眾的心 K-ROCK 的出路又會是如何?
將目光放眼美國市場的韓國大勢獨立搖滾樂團 HYUKOH
日期:2018/10/16
作者:TJ Kliebhan
翻譯:hyukoh Taiwan by 尊尊
今年,當防彈少年團(BTS)攻下《美國告示牌專輯排行榜》冠軍(Billboard 200),並打破美國有史以來演唱會最高票價的紀錄,我們可以肯定的是,K-POP 其實早已超越人們所謂「文化趨勢走向」又或是「對異國事物的迷戀」這樣的說法。它所代表的,更是非常態流行音樂人通往歐美音樂市場大門的鑰匙。
美國當今的音樂排行榜仍以流行樂為主,而考量搖滾文化的普及度有限,我們確實很難想像有任何搖滾樂團能改變這個現況,但來自韓國的四人樂團 HYUKOH 希望能突破這個困境。2014 年樂團創立初期,他們固定於弘大演出,並建立起自己的粉絲群。(弘大為首爾當地音樂及藝術文化的集散地。)隔年,HYUKOH 出演韓國著名綜藝節目《無限挑戰》,於亞洲聲名大噪。在今年剛發行的 EP《24: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》中,他們加入了許多英文的互動式群唱,其中〈Citizen Kane〉一曲被 Apple 選用於廣告配樂。幾個月前,HYUKOH 才剛結束首次完整的美國巡演(大部分的場次皆在演出前完售),而 K-Rock 在西方市場能有怎麼樣的突破,似乎也開始有了脈絡。
談吐溫柔、在鏡頭前有些彆扭的吳赫,是 HYUKOH 的團長、主唱暨吉他手。臉上多個穿環、顯眼的光頭和復古又帶點慵懶的穿著,都是他的招牌特色。當我在首爾第一次見到他,他直白又坦率地告訴我樂團的企圖心所在,「打從成為全職音樂人開始,我們就一直有著向海外發展的想法。作為一個搖滾樂團,能回到搖滾樂的發源地演出實在很吸引人,而那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。」吳赫那帶點嘶啞的嗓音、多層次的和聲和自由奔放的編曲,緊密又不失和諧地將流行元素與電影式搖滾(Cinematic Rock)兩者結合。他們的擬聲吟唱跨越了語言的屏障,細膩的情感層層遞進,散發出強烈的感染力。
「搖滾樂長期受韓國邊緣化,國內的市場和預算非常有限,但這個生態一直以來都是這樣。」吳赫說。不同於西方市場,搖滾樂在韓國音樂排行榜上從未有過一席之地,因此 HYUKOH 的竄紅實屬前所未有。數字也許只能道出樂團的一部分,但這裡有一些數據提供給讀者們參考:HYUKOH 在 Spotify 上的每月聽眾人數為 25 萬人、單曲〈Wi Ing Wi Ing〉的收聽率有 900 萬次,他們在《美國告示牌世界專輯排行榜》更有著第四名的亮眼成績。在韓國當地,他們也多次獲得國內最高音樂獎項的殊榮,其中包含《年度最佳新人獎》、《年度最佳歌曲獎》 及《最佳搖滾專輯獎》。
搖滾樂在韓戰時期隨著西方駐軍來到南韓。韓國流行文化網站《Soompi》的總編輯 Grace Jeong 告訴我們:「戰爭及戰後期間有許多美軍被派駐韓國,那時正值 1950 年代,搖滾樂狂潮正在美國當地火熱。這些軍人自然而然也偏好搖滾樂,而韓國樂手為了餬口飯吃,便開始演奏搖滾樂曲給他們聽。」然而近一個世紀以來,韓國搖滾樂與韓國流行樂、民謠和民歌三者相較之下,就只吸引了非常部分的小眾。1975 年,隨著韓國搖滾教父申重鉉受到政治迫害入獄,當時已逐漸普及的搖滾樂也一同被政府扼殺,而那搖滾樂全盛的景象就再也沒有回來過。
吳赫提到:「也許對某些人而言,HYUKOH 已儼然成為韓國搖滾樂的代表人物之一,但國內也確實需要一個像這樣的角色,帶領大家認識更多不同於主流的音樂型態,我們其實有很多優秀的樂手,但國內卻沒有更大的舞台和市場讓他們一展所長,這實在很讓人灰心。」雖然在出演綜藝節目《無限挑戰》前,HYUKOH 在獨立音樂界已算是頗有名氣,但對於韓國大眾而言,他們的臉孔還是相對陌生。藉著他們的出演,導演希望能提升節目的話題性,並將不一樣的音樂型態帶給觀眾。K-POP 歌謠傳奇女歌手 IU 和老牌嘻哈製作人 Tablo 也都給予他們的創作高度評價。
在過往的作品中,精通三種語言的吳赫多是以韓文撰寫歌詞,有時也會帶點中文和英文,但在《24: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》這張專輯中,他幾乎是以全英文完成了歌詞,這與過去的風格相比,可說是很大的轉變。當我問起吳赫,是不是為了吸引歐美觀眾才改變創作語言,他回答:「我知道這些歌曲若是以英文歌唱,會更容易被西方市場接受,但這並非我當初以英文作詞的原因。」這張專輯可說是 HYUKOH 至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,在聆聽的過程中,我們好似沒有任何間斷地在各種情緒氛圍中流動。吳赫細膩的歌詞刻劃了這個世代的愛與焦慮,流露出赤裸、真摯的情感。專輯中〈Graduation〉一曲描述了與喜歡的人一起抽菸時的尷尬對話,細細道出年少的青澀。
韓國藝人要征服西方市場沒有既定公式,但自從去年 BTS 成為美國名符其實的超級巨星後,我們可以合理推測,目前韓國唱片公司大概都在研究他們成功的原因。Grace Jeong 說:「BTS 非常專注於『以音樂說故事』這件事。隨著團員年紀增長,他們的故事亦不斷成長,並展現出成員之間深厚的凝聚力。透過 MV 或是其他釋出的資訊,他們也為故事增加更多篇章。BTS 讓支持他們的人感受到,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成就,都是和粉絲們一同達成的,而粉絲們也同時以身為 BTS 的支持者為榮。」
做出貼近年輕族群的音樂,又或是發展出縝密的社群經營策略,如此效仿主流樂手的行銷手法確實值得一試,但這對搖滾樂迷並不一定管用。HYUKOH 目前身處於一個與自己不盡相符的音樂生態,但在追尋職業生涯的過程中,他們要保有樂團的音樂初衷,又同時要贏得大眾的芳心,這兩者之間的平衡並不容易掌握。也許這對音樂人來說很難去承認,但吳赫和他的團員們都想跨越主流那道屏障。韓國媒體經常將吳赫的形象刻劃為靦腆、冷酷或有些漫不經心,而他本人亦不完全否認。他說:「我是個害羞的人,即使是我的團員們也會說我的個性很木訥。你有過那種感覺嗎?有時候你和某個人第一次見面,但你沒有完全做自己,你不知道該說什麼,所以就也說的不多?我常常有這種感覺。」
儘管如此,K-Rock 若想要在西方市場勝出,需要十足的信心。Grace Jeong 提到,K-POP 和 BTS 之所以能在韓國以外的地區成功,部份是因為他們與美國市場上現有的音樂不同。對於西方大眾而言,韓國搖滾樂很新穎,但同時,它又不像流行音樂一樣符合大眾口味,專輯要馬上有成績並不容易。HYUKOH 若要立足西方音樂市場,他們必須在「主流趨勢」和「自身獨特性」這兩者之間維持那非常微妙的平衡。(當我問起吳赫,韓國藝人要怎麼做才能征服西方市場,他只是簡短地回答了我:「我不知道。」)
不久前,我剛好有機會參加 HYUKOH 的芝加哥公演,當天現場有五百多名觀眾,而門票早在好幾個月前就完售。他們才一登場,台下瞬間就充滿了英、韓文夾雜的叫喊和歡呼聲,吳赫在台上很安靜,也許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對觀眾的謝意。表演過程中,團員們各個展現出十足熟練的演奏技巧與自信,似乎也是意會到這次的演出實屬難能可貴,他們更加把握機會,將最好的演出回饋給現場。有幾次在曲目空檔間,吳赫都像是準備要和觀眾互動,但當他貼近麥克風,最後也都只是咯咯笑了幾聲,而每每他這麼做,底下的觀眾就開始替他熱烈歡呼。他什麼話也沒說出口,但他想說的,所有人都聽懂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